發揮生態優勢 建設“美麗浙江”
發布者:沈滿洪 發布日期:2013-12-30 點擊次數:1284666
2003年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確立的“八八戰略”,第五個戰略是“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,創建生態省,打造‘綠色浙江’”。生態省建設戰略實施以來的10年,是浙江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最為關鍵的10年,也是浙江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最為顯著的10年。
生態文化意識顯著增強。生態意識的覺醒是綠色浙江建設的先導。廣大干部群眾逐步確立了“既要金山銀山,又要綠水青山”、“有了綠水青山,就有金山銀山”甚或“寧要綠水青山,不要金山銀山”的理念。
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。生態環境的保護是綠色浙江建設的基礎。浙江在生態省建設中實現了三個突破:通過生態公益林建設、自然保護區建設等,生態功能明顯加強;通過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實現單位土地資源、能源資源、水資源的產出水平顯著提高,處于全國領先水平;通過“811環境保護行動計劃”和“811生態文明行動計劃”等遏制了環境質量全面退化的狀況,呈現出逐步好轉的趨勢。
生態經濟發展初具規模。生態經濟的發展是綠色浙江建設的主線。浙江省不遺余力地推進黑色發展向綠色發展的轉變、線性發展向循環發展的轉變、高碳發展向低碳發展的轉變,發展方式的轉變、產業結構的轉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。
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。生態文明的制度是綠色浙江建設的保障。浙江省不僅在經濟發展領域充分彰顯了制度創新優勢,而且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也積極開展體制機制創新,尤其是市場機制在生態環境資源配置方面的改革始終走在全國前列。
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,要求我們繼續深入實施“八八戰略”,在綠色浙江、生態省、生態浙江建設的基礎上,深入推進美麗浙江建設。
美麗浙江建設是先進的生態文化、發達的生態產業、綠色的消費模式、永續的資源保障、優美的生態環境、宜人的生態社區的和諧統一。建設美麗浙江是塑造美麗心靈、打造美麗產業、促進美麗消費、開發美麗資源、創造美麗環境和造就美麗家園的一系列生動實踐。實現這些目標必須以體制機制改革為保障。
第一,推進美麗浙江建設的體制改革。美麗浙江建設的體制性障礙是,存在“條”與“條”的矛盾、“塊”與“塊”的矛盾、“條”與“塊”的矛盾,因此,對于山水林田湖分管體制要進行整合,推進與“大部制”改革相對應的機構改革。同時,要加強環境保護的垂直監管功能,以防止地方保護主義。
第二,推進美麗浙江建設的機制建設。機制改革的重點是不同主體之間如何構建起一種相互制衡的結構。在生態文明建設中,存在明顯的問題是“政府辦社會”,因此,必須大力加強社會機制的作用。另一個問題是“政府代市場”的問題。長期來,資源環境領域被認為是市場失效的領域,需要政府干預。但現在的情況是,資源環境的稀缺性大幅度上升,而資源環境產權的界定成本大幅度下降,市場機制完全有能力進行有效的配置。
第三,推進美麗浙江建設的制度改革。未來浙江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方面,要做好頂層設計,對所有制度作一系統梳理,構建好美麗浙江建設的三類制度:由空間管制、環境標準、總量控制等組成的管制性制度,由資源環境財稅制度、資源環境產權制度構成的經濟性制度,由環境教育制度、公眾參與制度等構成的社會性制度。從而加快推進美麗浙江建設。
--來源:【浙江日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