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花木不甘落后求發展
發布者:何小唐 發布日期:2004-03-15 點擊次數:944649
在全國花卉苗木產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,安徽省的花卉業呈現出不甘落后的發展勢頭。據不完全統計,2003年全省花卉苗木種植面積已超過1.6萬公頃,其中觀賞苗木達0.8萬公頃,銷售觀賞苗木近7000萬株、盆栽植物760萬盆、鮮切花8000余萬支。目前,全省的花卉市場有40多家,大中型花卉企業近400家,花木年銷售額突破7億元。
花卉亮點顯特色
與花卉發達省份相比,安徽花卉產業略顯落后,但產業中不乏一些亮點。據安徽省花協秘書長莢福生介紹,由省花協科研示范基地科苑園林公司承擔的“紅葉酢漿草快速繁育”課題實現了紅葉酢漿草的規模化生產,使該基地成為全國規模較大的紅葉酢漿草生產基地,2003年銷售種球(苗)13萬株。同時,基地還儲備了金邊書帶草、金葉過路黃、菲白竹等10多種彩葉地被植物,也將陸續推向市場。
安徽的國蘭資源豐富。早在1992年,蘭花專家李仁韻就在合肥創建了神韻花卉研究所。研究所在收集、馴化野生蘭花的基礎上,選擇了適應性強的蘭花品種進行大規模的繁殖、生產,想讓國蘭走進尋常百姓家。目前,研究所的蘭花存圃量已有200多萬株。
安徽龍大公司是一家以花卉服務為主的企業,僅花卉租擺業務一項就擁有400多家客戶。公司還在7年多的經營實踐中,總結完善了一套租擺業務流程,使租擺服務更加規范。
在合肥,有安徽省最大的花卉市場--裕豐花卉市場,占地3萬多平方米,有150多個攤位。市場分三期建成,徽派建筑以及花園式的綠化,為其打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。記者在市場采訪時了解到,有不少一期入駐的商戶逐步發展起來,有的還在攤位后面建起了生產大棚,經營規模不斷擴大。
苗木品牌漸形成
由于地理位置獨特,安徽日漸發展成為江、浙、滬等周邊省市服務的苗木大市場。同時,肥西、蕪湖的苗木正日漸形成品牌,在全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。
位于合肥郊區的肥西縣,從事苗木生產的農戶有1.5萬多戶。該地區的紅葉李等苗木產品已是名聲在外。2002年,這里還建成了三崗苗木花卉綜合市場,為促進苗木的銷售提供了有利的條件。
蕪湖縣的苗木生產以清水鎮為中心,該地區的苗木生產歷史悠久,樟樹、女貞、桂花、玉蘭等苗木是這里的特色產品,具有較高的知名度。為了推動苗木產業的升級換代,蕪湖縣、清水鎮分別成立了苗木協會、苗木商會,有計劃、有指導地幫助苗農進行生產和銷售。近年來,清水鎮每年在春季都要舉辦苗木交易會,對銷售產品和提升地區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針對問題想對策
莢福生告訴記者,安徽花卉業的問題在于:首先是全省缺少統一規劃,各地區發展花卉產業的積極性雖然比較高,但有大部分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,缺少核心競爭力;其次是總體生產規模還比較小,集約化經營水平比較低,處于數量型增長階段,經濟效益不明顯;第三是在投入、政策扶持等方面還不夠到位;第四則是各級花卉協會由于受人員、資金等限制,未能很好地發揮職能作用,行業管理、指導功能有待進一步提高。
莢福生說,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,以期引起各方面的重視,在政策、資金等方面給予花卉業更多的支持;遵循“特色化、區域化”的思路,依托現有的專業戶、專業村、專業鎮,落實“一基地一品牌”戰略,如皖南的徽派盆景基地、合肥的蘭花基地、蕪湖和肥西的綠化苗木基地以及歙縣的食、藥用菊花基地等;花協還要積極與安徽農大等院校開展合作,加強培訓工作,提高從業者的業務素質,為產業的發展打好基礎。
--來源:【中國花卉報】